|
懂了這些,牛羊養殖中布病問題不用怕。一、布病的特征 布病是由布氏桿菌所引起具有傳染性的疾病,通常也叫布氏桿菌病,也是人畜都有可能患上的疾病。牛羊布病的發病特征是性欲下降,母畜的表現為懷孕流產,公畜的表現患上睪丸炎癥。其傳染渠道有多種,例如:飲水、飼料、羊水、死胎等。總體來說就是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進行傳播。 二、布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1、檢疫制度不完善 很多地區都沒有屬于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檢疫制度,使牛羊在流通的情況下,增加了布病相互傳染的概率。相關部門不重視檢疫制度,部分養殖戶逃避檢疫制度,將患病的牛羊通過市場進行販賣。養殖戶忽略了接種疫苗的重要性,沒有定期給牛羊安排免疫接種,使牛羊對布病沒有及時預防,如此便大大增加了布病防治工作的難度。 2、患病牛羊不隔離不捕殺 當牛羊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時,證明該牛羊已患病。養殖戶沒有及時對陽性牛羊進行隔離或捕殺,以至于患病牛羊正常活動時,又將疾病傳染到其他健康的牛羊身上,使養殖戶造成更嚴重的經濟損失。 3、政府對布病的監測工作不重視 政府規定因牛羊患病而捕殺的牛羊養殖戶所處的地方政府財政會進行補貼百分之三十。但是縣級政府的財政問題困難,大多數縣級政府抵觸為養殖戶承擔百分之三十的補貼款,因此產生有些基層政府對疾病檢測或捕殺的工作不積極,部分政府還會出現少量克扣補貼款的現象,所以養殖戶也會不按照牛羊的真實數量上報給政府監測,隨之產生了部分牛羊漏檢的情況。因為政府補貼資金不夠或是沒有補貼款,養殖戶本身也不愿承擔牛羊患病的經濟損失,對監測出呈陽性結果的牛羊正常販賣交易,導致人畜都有可能患上布病。政府對監測工作的不積極,養殖戶因對補貼款不滿意而不配合工作,都使減少布病的傳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4、牛羊養殖戶缺乏對布病防御的意識 多數牛羊養殖戶都會缺乏對布病的防治意識,農村養殖戶通常是將牛羊散養,預防布病的意識較低甚至沒有預防意識,疏忽疾病的發生,即使牛羊患病,也只是采取簡單的治療方法,達不到對癥下藥的要求,導致疫苗發揮不出其本來的作用,如此更是加大了牛羊的患病幾率。 5、外購未及時接受檢疫或是檢疫不合格的牛羊 養殖戶在經濟上為了節省,就會采用外購牛羊的方法,認為價錢合理從而忽略外購牛羊的檢疫問題。稍有疏忽就會導致患有布病的牛羊流入到健康牛羊群中,于是產生了新的傳染源,增加牛羊的患病數量。 三、如何有效防治布病 1、完善檢測工作和檢疫制度 每年要對奶牛、奶山羊和其他牛羊進行血清檢測,通常為兩次。對其他牛羊進行一次檢測,疾病高發月份要適當增加檢測次數。在準備飼養之前,要對將飼養的所有免疫牛羊進行檢疫,直到全部檢疫合格。在新生牛羊時,應對母畜進行嚴格的身體檢查,以免小牛羊通過母乳患上疾病。養殖戶要在每年春秋兩季要給所飼養的全部牛羊安排免疫接種,并牢記不可以在一個月之內注射兩次疫苗。 2、對患病牛羊及時進行隔離或捕殺 當牛羊被檢測出患病結果呈陽性時,要及時對患病牛羊進行隔離或捕殺,患病狀態較輕的牛羊,養殖戶應先對其進行隔離然后找專業獸醫對癥下藥及時治療,使接種過的疫苗充分發揮作用。牛羊接受治療恢復之后應再繼續隔離并觀察一段時間,確保穩定之后重新融入種群。患病嚴重的牛羊應及時捕殺,并以正當方法處理尸體,不可以為經濟效益使其流入市場繼續交易,要避免疾病的再次流通。 3、政府應大力支持養殖戶的工作并嚴格檢測所有牛羊 政府應按期對養殖戶的牛羊進行嚴格檢測,如若有檢測不合格的牛羊不應有徇私舞弊,應及時上報并正確處理。對于檢測出患有布病的牛羊,要按患病程度進行合理解決,捕殺的牛羊應給養殖戶合理補償款。若有財政資金不充足的情況,應上報給相應部門,不可貪污或克扣養殖戶的補貼款。牛羊接受免疫時,所需要的免疫費用應該由國家和地方相對的政府負責解決。對患病牲畜的捕殺,財政補貼款要有適當的提高,盡量使養殖戶減少經濟上的損失,得到養殖戶的滿意,從而積極配合政府的工作。 4、加強養殖戶對布病防治的意識 養殖戶應參加養殖知識的培訓和學習或通過網上查找教程、閱讀相關書籍來學習養殖技巧,按照自己的養殖情況制定相應的養殖方法。提高自己布病以及和養殖牛羊有關的各種疾病的專業知識,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預防牛羊的患病率。注重牛羊的身體狀況,按時給牛羊進行接種正規合理的疫苗,為牛羊布病的患病率做出充分的預防工作,也為自己的經濟做出一份保障。 5、對外購牛羊采取嚴格且正規的檢疫 部分養殖戶對外購的牛羊只注重價格,從而忽略了對外購牛羊的檢疫情況。在外購牛羊之前,養殖戶應提前觀察將要外購的牛羊,必須要通過當地的疫病檢疫工作機構給外購牛羊進行嚴格認真檢疫,一切檢疫工作合格在進入現有養殖區之前,應和之前原有的牛羊群隔離飼養數月進行觀察,避免患有布病或其他疾病的牛羊混入現有的健康牛羊群,增加牛羊群的患病率,造成養殖戶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