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類哺乳動物的安全生長影響著我國防疫事業及肉食品安全事業的穩定發展,布病又稱布魯氏菌病,是牛羊養殖行業需要重點預防的疫病之一,牛羊感染會導致流產,人類感染會導致發熱多汗等等,是一種危害動物及人類的傳染性二類動物疫病。甘肅作為牛羊養殖地,在此防疫工作上的對應策略足夠引起相關養殖及防疫部門的高度重視。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甘肅牛、羊布病免疫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做出分析,以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在布魯氏菌病的防疫工作中,疫苗接種一直是一種有效可行的使用手段,國家及地區在此防疫工作上采取一定的強制免疫接種措施,通過及時合理的疫苗接種在一定程度上減免因布病傳播給養殖人員帶來的經濟損失。牛羊布病的防控免疫工作需要一定嚴謹的流程及專業技術的支持,相關技術要點主要體現在疫苗選擇、免疫接種流程及防護措施等步驟上。
牛羊養殖分羊、肉牛養殖及奶牛養殖,所需的免疫疫苗及免疫流程存在一定差異,羊及肉牛在疫苗選擇上以豬2號疫苗(S2疫苗)為主,免疫手段為全群口服,一到三個月后一次免疫加強,奶牛免疫疫苗選擇牛19號苗(A19疫苗),3到8月齡、*次配種前各進行一次免疫,手段采取口服及皮下注射,具體免疫時間、劑量參考疫苗使用說明書和實際情況。布病免疫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個人防護,按照內層手套、口罩和帽子、防護服及護目鏡、鞋套及外層手套的順序做好自我防護,將免疫所需的連續注射投藥槍或者全封閉式投藥器檢查調試,在疫苗的稀釋環節,參考實際需要免疫的牛羊數量、投藥器及投藥槍的使用說明,嚴格按照疫苗使用說明來進行準確配置,提升疫苗實際使用率。在消毒環節利用火堿、新潔爾滅等消毒藥品對圈舍地面進行全面壓塵和消毒,保障圈舍墻壁及地面均勻濕潤,保障各牛羊體表略微濕潤。在養殖牛的免疫工作前,免疫人員需要對牛采用保定繩固定,致其不能隨意移動,然后利用牛鼻鉗等工具夾住牛的閉口,保障牛頭正對前方。在養殖羊的免疫工作前,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采取騎跨姿勢固定羊的頸肩部,將羊角或羊兒緊握,注意羊的嘴鼻不能對人。在免疫接種時,工作人員應當站在上風口,皮下注射以頸部兩側為佳,一手捏取動物皮膚,一手持針管保持30度左右角度進行皮下注射。在口服免疫時,工作人員應當快速將投藥管插進牛羊口腔,以咽部噴射或舌底噴射為主。在動物免疫工作完成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免疫場地進行及時徹底的消毒操作,將使用過的疫苗空瓶和相關廢棄物品按照分類進行無害化及回收處理,將所有接觸過的例如器械和防護裝備進行全面消毒,相關工作人員及時做好自身的防護及消毒工作以防布病感染。在牛羊布病免疫工作的時間選擇上,優先選擇無風晴天,避免在炎熱天氣和有風天氣進行疫苗接種,將人員感染布病的幾率調控到最小。布病免疫工作進行前,相關管理人員應當對全體免疫人員作出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讓免疫操作人員明確各疫苗的合理配比、使用規范和使用流程,將防護步驟、消毒步驟及后續處置步驟對工作人員講解,讓其明確這三個環節的重要性,將防疫設備、動物保定等環節主要操作技巧教授給相關人員,全方位保障免疫工作的正常進行和安全性。在疫苗使用前,相關人員需要對疫苗生產日期、瓶身外觀進行檢查,保障該次免疫使用的全部疫苗未失效和均無破損,若有瓶身破損、瓶蓋松動、氣味顏色異常等現象發生應當及時更換,當次使用疫苗保障當天用完,將疫苗的儲存溫度控制在5℃左右。防控檢驗關系著各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因而各工作人員應當及時規范的穿戴好防控設備,將消毒藥品隨身攜帶,對于免疫工作完成后出現的空疫苗瓶、器具和藥品采取正確的對應措施處理。若有工作人員不慎沾染疫苗應當立即停止作業進行消毒,嚴重程度服用1w*來避免布病感染。將每次的免疫工作進行全面無誤的記錄、包括疫苗種類、使用劑量、批號、免疫地點、免疫牛羊數量及免疫時間等信息,在后續的補防工作中便可以此為依據,通過免疫抗體檢測來確認牛羊個體的免疫是否合格,針對未合格牛羊及時進行補防。結合以上,牛羊布病免疫技術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從各個方面進行完善,尤其注重自身的安全防控工作,做好相關區域及設備的消毒工作,將牛羊布病免疫工作從疫苗使用、免疫流程及免疫后處置等方面全面抓起,提升牛羊布病免疫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