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細小病毒病是由豬細小病毒引起的一種豬繁殖障礙病,該病主要表現為胚胎和胎兒的感染和死亡,特別是初產母豬發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豬本身無明顯的癥狀。別稱:豬繁殖障礙病。特征:懷孕母豬發生流產、死產等。
介紹
豬細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infection,PPI)又稱豬繁殖障礙病。是由豬細小病毒引起的一種豬的繁殖障礙病。以懷孕母豬發生流產、死產、產木乃伊為特征。
病原學
豬細小病毒為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成員。病毒對熱具有較強抵抗力,56"C48小時、70~C2小時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無明顯改變,但80~C5分鐘可使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均喪失。病毒在40c極為穩定,對酸堿有較強的抵抗力,在pH3.O~9.0之間穩定,能抵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劑,但0.5%漂白粉、l%~1.5%氫氧化鈉5分鐘能殺滅病毒,2%戊二醛需20分鐘,甲醛蒸氣和紫外線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殺死該病毒。短時間胰酶處理對病毒懸液感染性不僅沒有影響,反而能提高其感染效價。在pH9.0的甘油緩沖鹽水中或在一20~C以下能保存一年以上毒力不會下降。
流行病學
本病無明顯季節性,初產母豬易感;從外地引進的豬較本地豬敏感,種公豬也可感染發病。各種不同年齡、性別的家豬細小病毒病豬和野豬均易感。傳染源主要來自感染細小病毒的母豬和帶毒的公豬,后備母豬比經產母豬易感染,病毒能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感染母豬所產的死胎、仔豬及子宮內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而帶毒豬所產的活豬可能帶毒排毒時間很長甚至終生。。感染種公豬也是該病最危險的傳染源,可在公豬的精液、精索、附睪、性腺中分離到病毒,種公豬通過配種傳染給易感母豬,并使該病傳播擴散。
污染的豬舍是豬細小病毒的主要儲藏所。在病豬移出、空圈4.5個月,經徹底清掃后,再放進易感豬,仍可被感染。污染的食物及豬的唾液等均能長久地存在傳染性。
仔豬、胚胎、胎豬通過感染母豬發生垂直感染;公豬、肥育豬和母豬主要是經污染的飼料、環境經呼吸道、生殖道或消化道感染;初產母豬的感染多數是經與帶毒公豬配種時發生的;鼠類也能傳播本病。
本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易感的健康豬群—旦病毒傳入,3個月內幾乎可導致豬群100%感染;感染群的豬只,較長時間保持血清學反應陽性。本病多發生于春、夏季節或母豬產仔和交配季節。母豬懷孕早期感染時,胚胎、胎豬死亡率可高達80%~100%。母豬在懷孕期的前30~40天最易感染,孕期不同時間感染分別會造成死胎、流產、木乃伊、產弱仔豬和母豬久配不孕等不同癥狀。病毒的感染率與動物年齡呈正比。
發病機理
PPV感染豬的發病機理尚不完全清楚,部分研究結果表明:PPV對豬的影響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母豬受精卵細胞的影響,二是對胎兒發育的影響。
臨床癥狀
懷孕母豬出現繁殖障礙,如流產、死胎、產木乃伊、產后久配不孕等。其他豬感染后不表現明顯的臨床癥狀。
豬群暴發此病時常與木乃伊、窩仔數減少、母豬難產和重復配種等臨床表現有關。在懷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豬不孕和不規則地反復發情。
懷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兒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懷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兒有自免疫能力,能夠抵抗病毒感染,則大多數胎兒能存活下來,但可長期帶毒。病理變化
病變主要在胎兒,可見感染胎兒充血、水腫、出血、體腔積液、脫水(木乃伊化)及壞死等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