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其為乙類傳染病。它既能感染人,又可侵害豬、牛、羊、狗、鹿、駱駝等動物。人可以通過破損的皮膚、粘膜和呼吸道接觸患病動物及其分泌物,或者接觸被布魯氏菌污染的環境而感染。布病在我國廣泛流行,給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畜牧業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成為影響公共衛生安全的一個風險因素。為了更好地普及布病防治知識,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編寫了《你問我答話布病》科普書籍,全書采用科普問答的形式,針對布病防控中關注的問題,以清晰明了、通俗易懂的文字進行解答,幫助養殖者、消費者、防疫人員增加布病防控知識,樹立正確的布病防疫觀念。現提供書籍電子版,供廣大需求者閱讀。
 布病是布魯氏菌病的簡稱,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又稱為波浪熱、馬耳他熱、地中海熱,俗稱蔫巴病、千日病、懶漢病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其為乙類傳染病。布魯氏菌對光、熱、常用化學消毒劑等均很敏感。陽光照射20 分鐘,濕熱60℃30 分鐘、70℃10 分鐘,3%漂白粉澄清液數分鐘就可將其殺死。布魯氏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5天,糞便中夏季可存活1~3天,冰凍狀態下存活數月,鮮乳中能存活10天,食品中可存活2個月,水中可存活5日至4個月。引起布病的病原體—布魯氏菌,在自然界中可以獨立于人、畜之外,在野生動物中形成完整的疾病傳播循環,因此布病屬于自然疫源性疫病。雖然布病屬于自然疫源性疫病,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布病可防可控,人和家畜在特定條件下才會感染。在我國,布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有明顯的季節性。我國北方牧區,布病羊群流產高峰在每年2~4月份,發病高峰為春末夏初。發病率牧區高于農區,農區高于城市。患病與職業有密切關系,畜牧獸醫工作者、屠宰工人、皮毛加工人員等明顯高于一般人群。發病年帶菌動物,尤其是病畜及其流產胎兒、胎衣是主要傳染源。與人類有關的傳染源動物主要是羊、牛及豬,其次是犬。感染動物可長期甚至終生帶菌,成為對其他動物和人最危險的傳染源。易感動物接觸到被布魯氏菌污染的草場、圈舍、水源、飼料等污染物,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損傷的皮膚黏膜而感染。發病初期在血液和各組織中均可以找到布魯氏菌。人主要通過皮膚、黏膜和呼吸道感染,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不注意防護也可感染;人食用來自受感染動物的未經巴氏殺菌的奶也會感染;一些昆蟲如蒼蠅、蜱等可攜帶布魯氏菌,叮咬易感動物或污染飼料、水源、食品,也可傳播布病。人和多種動物對布魯氏菌易感。在家畜中,羊、牛、豬的易感性最強,且可由羊、牛、豬傳染給人或其他家畜。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發病多。在母畜中,*次妊娠母畜發病較多。近年來,人們發現海豹、海豚、鯨及水獺也能感染。
 人對布魯氏菌普遍易感,主要取決于接觸機會的多少。人感染布病具有明顯的職業性,與牲畜接觸密切的一些職業人群及疫區和牧區的居民,如獸醫,放牧員,飼養員,屠宰工,擠奶工,皮毛、乳、肉加工人員及實驗室操作人員等易感染布病。布病流行廣泛,世界上有牲畜的地方幾乎都發生過人或畜間疫情。世界上200多個國家中,有170多個國家發生過人、畜間布病。我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過人、畜間布病,其中內蒙古、山西、黑龍江、河北、吉林、遼寧、河南、陜西、新疆、山東等地最為嚴重。家畜感染布病后其繁殖能力和生產性能會下降,母畜會流產、不孕、胎盤滯留、死胎或弱胎,公畜會患睪丸炎、關節炎等,影響畜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11. 為什么說布病病畜的流產物是“裝滿*的口袋”? 布魯氏菌感染母畜后,多寄生于其生殖系統,引起母畜胎盤炎癥和流產。其流產物,如流產胎兒、胎膜、羊水和胎盤含有大量的布魯氏菌,會污染飼草、草原及水源,造成家畜感染,人接觸后可造成人員感染。因此,患病動物的流產物是傳播布病的主要因子,也可以形象地稱其是“裝滿*的口袋”。家畜感染布病的潛伏期短的半個月,長的可達半年、一年甚至幾年,也可終生帶毒,但不發病。人感染布病后,會引起全身多個系統的損害,特別是骨關節。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多汗、全身乏力、關節和肌肉疼痛,有的還會出現肝脾腫大、睪丸腫大等,嚴重的可喪失勞動能力。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轉為慢性,轉為慢性后很難治愈。慢性期活動型患者具有急性期的表現,也可長期低熱或無熱,疲乏無力,*,反應遲鈍,精神抑郁,神*,*,一般局限某一部位,但重者關節強直、變形。
 約80%的患者急驟起病,以寒戰高熱、多汗、游走性*為主要表現。病變主要累及大關節,單個或多個,非對稱性,局部*;10% ~27%的患者起病緩慢,常出現前驅癥狀,其表現頗似重感冒,全身不適,疲乏無力,食納減少,**、煩躁或抑郁等。患病母畜最明顯的癥狀是流產,常發生在妊娠中后期,多為死胎或弱胎,多數動物伴發胎衣滯留不下,引發子宮內膜炎。有的經久不愈,屢配不孕。患病公畜常發生睪丸炎,呈一側性或兩側性睪丸腫脹、硬固,有熱痛,后期睪丸萎縮,失去配種能力。病畜可發生關節炎及水腫,有時表現為跛行,部分可見眼結膜炎、腱鞘炎、滑膜囊炎等。根據母畜發生流產,造成胎衣滯留和子宮內膜炎,從陰道流出污穢不潔、惡臭的分泌物;公畜睪丸炎、附睪炎或關節炎等典型癥狀以及流行病學特點,可以判斷為疑似布病。根據布病的流行特點、臨床表現可以初步判斷為疑似布病,確診要采集病料進行實驗室檢測。布魯氏菌病原學檢測可以進行*分離培養和PCR檢測。血清學檢測技術有虎紅平板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全乳環狀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熒光偏振分析技術等。無菌采集新鮮的病變組織,包括生殖器官、脾、淋巴結、肝、腎等器官,放入無菌容器內。用記號筆注明日期、組織臟器和動物名稱。注意防止組織間相互污染,及時置于低溫條件下保存。所采集的樣品要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徑送往實驗室。如果樣品能在采集后24小時內送抵實驗室,則可放在加冰塊的保溫盒中運送。如24小時內不能送抵實驗室,可將樣品冷凍,并維持低溫狀態運送。運送的樣品要用防滲材料密封包裝。布魯氏菌素皮膚試驗,可用于篩選未經疫苗免疫群體。凡接種過Rev.1、A19或RB51疫苗的動物在免疫多年后經布魯氏菌素皮膚試驗檢測仍能產生陽性反應。該方法特異性高,且在群體水平上具有足夠的敏感性,因此可推薦用于無布病地區的群體/ 群體監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