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問我答話布病 | 第二話,布病的預防措施布病在我國廣泛流行,給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畜牧業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成為影響公共衛生安全的一個風險因素。為了更好地普及布病防治知識,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編寫了《你問我答話布病》科普書籍,全書采用科普問答的形式,針對布病防控中關注的問題,以清晰明了、通俗易懂的文字進行解答,幫助養殖者、消費者、防疫人員增加布病防控知識,樹立正確的布病防疫觀念。現提供書籍電子版,供廣大需求者閱讀。 22、發現疑似布病病畜后養殖戶應該怎么辦? 養殖戶發現疑似布病牲畜后,應立即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再由專業人員對疑似患病家畜進行采樣、檢測和確診。 同時,養殖戶要立即對病畜及同群畜進行隔離,并加強消毒,不能自行處理病畜,禁止私自屠宰和販賣,以防因處理不當,引起病原菌擴散。 23、發現疑似布病疫情后獸醫部門應該怎么做? 當地獸醫部門接到布病疑似疫情報告后,應及時派員到現場進行調查確認,采樣開展實驗室診斷,確診后請當地政府組織有關部門立即進行疫情處置,并按照《動物疫情報告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上報。處置措施如下:一是對病畜全部隔離和撲殺;二是對病畜及其流產胎兒、胎衣、排泄物、生乳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三是對病畜污染的場所、用具、物品嚴格消毒,養殖場的飼料、墊料等可深埋發酵或焚燒處理,糞便采取堆積密封發酵處理,設施設備采取火焰熏蒸方式消毒,圈舍、場地、車輛采取噴灑消毒藥消毒;四是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源追蹤。 24、布病疫區應該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應采取消毒、免疫、檢疫、監測、撲殺、無害化處理等多項措施相結合的辦法。衛生部門與獸醫部門互通信息,多部門聯防聯控。出現區域性流行趨勢時,要對疫區或發病場所采取封鎖措施。 25、布病病畜如何處理? 對病畜進行隔離飼養,嚴格執行“四不準一處理”標準,即:病畜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銷售、不準轉運,防止疫源擴散,按照規定對病畜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 26、發生過布病的地區什么時候可以再養牲畜? 疫區監測30天以上,未出現新的疫情,在當地動物疫控機構的監督指導下,對相關場所和物品實施終末消毒。經當地動物疫控機構審驗合格,由當地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由原發布封鎖令的政府宣布解除封鎖。解除封鎖后,疫點可以再次飼養牲畜。 27、哪些消毒劑能有效殺滅布魯氏菌? 布魯氏菌對化學消毒劑抵抗能力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當,即可殺滅布魯氏菌。常用的消毒劑,如醛類、含氯消毒劑、酚類、氧化劑、堿類等均能殺滅環境中的病原菌。 28、養殖場環境消毒的消毒劑有哪些? (1)醛類消毒劑: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為常用。 (2)含氯消毒劑:包括無機含氯消毒劑和有機含氯消毒劑,消毒效果取決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捎5%漂白粉溶液噴灑動物圈舍、籠架、飼槽及車輛等。 (3)堿類制劑:主要有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等,可用3%氫氧化鈉水溶液噴灑6 ~12 小時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生石灰需加等重量的水,灑布于需消毒場所。 29、牛羊場(戶)怎樣做好日常飼養管理? (1)堅持自繁自養,不從外地外場引進牲畜,并實行全進全出的養殖方式,防止疫病傳入。引種時,必須嚴格隔離檢疫。 (2)加強飼養管理。冬天確保畜舍保暖通風;夏天高溫季節,要做好畜舍的通風和防暑降溫,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維持畜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降低應激因素。同時,保證充足的營養,增強畜群抗病能力。 (3)養畜場要實行封閉式飼養管理,生產區與生活區要嚴格分開;生產區的門口要設置消毒池,嚴禁外來參觀人員等與生產無關人員進入生產區;生產人員進出要更衣消毒,進入車輛嚴格消毒。 (4)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畜舍糞便及排泄物,對各種污染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飼養場、畜舍內及周邊環境定期進行消毒,做好殺蟲、滅鼠工作。 30、牛羊場(戶)如何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1)撲殺病畜和陽性畜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場地圈舍必須清洗消毒。 (2)畜舍中的糞便應徹底清除,院子里散落的畜糞應當收集,并作堆積密封發酵或焚燒處理。清理堆積畜糞時應淋水,防止揚起糞塵。 (3)用過的器械、用具都要進行清洗消毒。 (4)用過的個人防護物品,如手套、塑料袋和口罩等應集中銷毀,可重復使用的物品須用去污劑清洗2 次,確保干凈。撲殺時穿過的衣服需用70℃以上的熱水浸泡10 分鐘以上,再用肥皂水洗滌,在陽光下晾曬。 31、牛羊場(戶)為什么要進行雙壓塵消毒? 布魯氏菌污染環境后形成氣溶膠,可以經過呼吸道侵入機體。雙壓塵消毒要求在采樣前、免疫前對圈舍地面先噴灑一遍消毒液,以藥液噴濕地面為宜,起到防塵作用,避免防疫人員吸入圈舍灰塵及病原微生物,對人起到保護作用。 32、從事牛羊屠宰加工及相關工作的人員如何預防布? 牲畜屠宰人員在屠宰、剝皮等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手部受傷,若屠宰的是布病病畜,則病畜血液和內臟中的布魯氏菌很容易通過傷口感染。有些屠宰人員不注意個人防護,激烈操作,容易使血液等濺到皮膚或眼睛上,引起感染。所以相關人員必須注意操作過程中不要弄傷自己,注意個人防護,操作過程不要過于劇烈。遵守防護制度(即穿著防護服,做好消毒工作)。 34、在布病疫區被病畜污染的水能傳播布病嗎? 布魯氏菌可以在水中長期存活,被病畜污染的水能傳播布病,因此在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做好水源管理,要做到人畜飲水分開,家畜飲用水槽要定期消毒。 35、奶和奶制品如何消毒才可避免人食用后感染布? 人可能因食用來自受感染動物的且未經殺菌的奶而感染布病,各種鮮奶及鮮奶制品必須經消毒處理后才能食用,消毒方法可采用巴氏消毒(70℃,30分鐘)和煮沸消毒。 36、皮毛消毒常用哪些化學藥品? 環氧乙烷消毒法:常用熏蒸消毒。每立方米密封空間300~400克環氧乙烷,經8小時即可殺死布魯氏菌。消毒皮毛可在消毒室、柜、鍋和塑料袋內進行。環氧乙烷低溫條件下為液體。常溫下易揮發,遇明火爆炸,工作時溫度要恒定在15℃左右。加入1∶9的二氧化碳或其他惰性氣體,可避免爆炸。甲醛溶液消毒法:皮毛經堿水處理后,用4%甲醛溶液浸漬,加溫至60℃,即可達到殺菌目的。也可用密閉消毒,利用蒸氣消毒皮毛。此外,還可采用3%~5%來蘇水浸泡皮毛或表面噴灑。 37、養殖戶如何預防布。 養殖戶必須從科學養殖入手,注意環境消毒,加強飼養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應做好如下幾點: (1)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因素,保證充足的營養,增強畜群抗病能力。 (2)布病疫區要按照當地獸醫部門的要求,堅持科學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時按量做好免疫。 (3)搞好環境衛生,注意環境消毒,及時清除圈舍內的排泄物。 (4)出現可疑病例,要及時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 (5)配合當地獸醫部門做好布病監測和凈化工作。 (6)不從疫區引進種畜,新引入動物檢測合格后方可混群飼養。 (7)養殖戶個人應做好日常個人防護,定期去醫院體檢。 38、在人畜混居環境下人是否容易感染布病? 是。布病病原體主要存在于病畜體內、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布魯氏菌隨乳汁、精液、膿汁、流產胎兒、胎衣、羊水、子宮和陰道分泌物排出體外,污染飼料、飲水、土壤、用具等,可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黏膜、眼角膜感染人,所以在人畜混居環境下人很容易感染布病。 39、我國目前采用哪些疫苗預防畜間布病? 國內主要有豬2號疫苗(S2株)、羊5號疫苗(M5株)和牛19號疫苗(A19株)三種疫苗。S2疫苗可用于牛、羊布病免疫,M5疫苗主要用于羊布病免疫,A19疫苗主要用于牛布病免疫。 40、布病牲畜流產后怎樣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