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劃重點!豬流行性腹瀉(PED)的診斷和防治。縱觀養豬業起起伏伏,經歷了很多豬周期,最近幾個豬周期都與豬病有很大的關系,豬藍耳病、豬流行性腹瀉、非洲豬瘟目前是影響豬場盈利的三大殺手。在此炎炎夏日,探討下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控思路,以幫助大家為秋冬季節防控做好準備工作。 流行性腹瀉的流行現狀 豬流行性腹瀉呈全球流行的態勢,PED于1971年在英國首次發現(CV777株),蔓延至整個歐洲。2007-2008年PED再次在泰國暴發,所有新生仔豬幾乎全部死亡。2013年5月16日美國首次確認發生PEDV感染,到2014年,PED疫情已經擴展蔓延到了美國33個州,造成700多萬頭仔豬死亡,對養殖業造成重大損失。 我國的豬流行性腹瀉一直在豬場存在,雖然從2010年爆發之后逐漸得到控制,但是2020年冬天到2021年春天腹瀉在很多豬場又掃蕩了一圈,損失慘重。一些豬場剛走出非瘟的陰影,又被腹瀉籠罩,壓得無法喘氣。2021年冬天豬價低迷,很多豬場更是直接不再免疫疫苗,可想損失更加慘重。 本病主要發生與寒冷的冬季及季節變幻無常的春季多發,少數發生在春秋季,各種豬只都可感染發病,一般來講其傳播速度比傳染性胃腸炎(TGE)要慢,病程較短,死亡率低。傳染源為病豬和帶毒豬,通過糞便、唾液等排泄物、分泌物排出大量病毒污染環境,易感豬通過攝入被污染的飼料、飲水從而引起發病。 流行性腹瀉的臨床癥狀 各種年齡的豬都易感。哺乳仔豬、架子豬或育肥豬的發病率很高,可達*。母豬發病率則為15~90%。近幾年母豬發病率也在提升,也有因病導致母豬流產的情況發生。 1、仔豬排嚴重的水樣或糊狀糞便,全身沾有糞便,怕冷扎堆,有些仔豬吃奶后發生嘔吐,發病后幾小時或一晚上后迅速在場內傳播,10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2-7天死亡,死亡率達* ,2-3周仔豬死亡率在10%以內,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仔豬脫水嚴重,消瘦,全身沾有糞便。 2、中大豬排水樣稀便呈噴射狀,一般7天左右停止腹瀉,體重減輕,死亡率低。 3、母豬腹瀉及嘔吐,哺乳母豬產奶量下降,嚴重的無乳。妊娠后期母豬水樣腹瀉嚴重極易出現流產早產情況。 豬流行性腹瀉一般發病急,仔豬往往來不及治療就脫水死亡,中大豬的增重更是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如果在發病時再用藥和疫苗接種都為時已晚,所以要防患于未然,如何避免秋冬季節流行性腹瀉,減少甚至避免這個損失才是最重要的。 整體防控策略 1、加強生物安全 根據場內不同區域的特點及生物安全要求,對生產區、生活區等制定科學的清潔、消毒程序。無害化處理病豬、死豬、胎衣、豬糞等生產垃圾,定期滅蠅、滅鼠、滅貓等。 2、加強飼養管理 無論是在疫情期還是日常穩定期都要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這是養好仔豬的前提條件。首先要保證母豬的飼料質量、采食量、提高母豬抵抗力等。同時做好產房仔豬的三針保健工作,提高仔豬抵抗力。 3、圍產期母豬保健 哺乳仔豬發生病毒性腹瀉多與母豬帶毒有關,對產前1 周母豬進行保健,可以清除體內毒素,降低體內帶毒量;而對產后1 周母豬進行保健,不僅可以減少母豬產后炎癥,還能使仔豬通過母乳獲得一定藥物,有利于控制仔豬的腹瀉。 4、疫苗預防 全群母豬每年要進行普免,產前40天、產前20天各免疫1次;后備母豬配種前免疫2次。多數豬場目前采取的“一針活苗加一針滅活苗”的免疫方式,效果良好。
5、及時做好檢測 高發季節疑似出現腹瀉情況,針對豬只收集糞便樣品進行檢測,能夠在更早時期判斷該病的發生,結合臨床及時采取處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