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科普 | 牛結核病的診斷與預防牛結核病是由牛分枝桿菌和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慢性傳染病, 牛結核病自存在的那一天起, 就一直危害著人類和動物的健康, 并給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和物質損失。該病被國際獸疫局(OIE)列為B類動物疾病, 可通過接觸病牛或攝入受該菌污染的牛肉、牛奶及奶制品等而傳染給人, 其傳播和流行影響著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和人類自身的健康。 消滅牛結核的惟一方法是通過“檢疫—撲殺”措施淘汰陽性牛, 因此, 控制本病,及時有效的診斷方法最為關鍵。 病原 結核桿菌分人型、牛型和禽型。以牛型對牛的致病性最強。牛型結核桿菌是一種細長桿菌,單個或呈鏈排列,為抗酸染色的革蘭氏陽性菌,不形成芽孢,不運動。病牛滲出物和糞便中的結核桿菌能存活多日,圈舍消毒可用2%~3%氫氧化鈉噴灑。 流行 病畜是傳染源,結核菌可隨呼出的氣體、痰、糞便、尿、分泌物或奶排出體外,當易感染牛與病牛接觸時,或食入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等后可引起感染。飼養管理不良,如圈舍陰暗、通風不良,牛群擁擠,密度過大,飼料營養缺乏和環境衛生差等,都可加快本病的傳播。 癥狀 牛結核桿菌主要侵害肺、腸和乳房,因為侵害的部位有所不同,臨床癥狀也有所不同。消瘦,伴有咳嗽,精神不振等為牛肺結核的起初癥狀,早晨運動及飲水后臨床加重。有時流淡黃色黏液或膿性鼻液,食欲減退,背毛粗糙無光,聽診肺區常有羅音;腸結核病牛多見于犢牛,表現為*,食欲不振,頑固性下痢,糞中混有黏液和膿汁,使之迅速消瘦;乳房結核病牛較多見,表現為乳房淋巴結腫大,無熱無痛,乳量減少,乳汁稀薄或含有凝乳絮片。這些癥狀醫學上稱為“結核中毒癥”,不同的結核病還會有一些不同的癥狀,如肺結核病會咳嗽、多痰甚至咯血;腸結核會*、腹瀉和便血等。 診斷 (1)表型分類法 傳統的牛結核分枝桿菌檢測方法主要是表型分類法, 是以形態和理化特性為依據, 耗用時間比較長, 一般1 ~2 個月。 (2)結核菌素皮內變態反應 結核菌素皮內變態反應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推薦的牛結核病的診斷方法, 但該方法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 即檢測時易受其他非致病性的分支桿菌的干擾而出現假陽性;感染后期的病牛不敏感;易受人為操作因素影響;還有不斷報道存在著非特異性反應的現象。 (3)PCR PCR技術因具有快速、特異和敏感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標本的檢測。但是PCR檢測方法需要購買昂貴的儀器,在一些基層較難實現。 (4)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免疫層析技術是20 世紀90 年代興起的一項免疫學檢測技術, 該技術特異性強、敏感性高, 而且不需昂貴儀器設備, 操作簡單快速, 適合于基層獸醫檢測。可以對牛結核病進行普查和檢疫。賽諾利康研發的牛結核病抗體快速檢測卡,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原理,只需1滴血清或滴全血,再滴加2滴稀釋液,操作10-15分鐘,即可完成檢測,操作簡單,快速方便,準確率高,非常適合基層養殖戶使用。 (6)其他檢測方法 牛結核病的診斷還有*培養法、γ-干擾素診斷法和分子生物學檢測等方法, 但*培養法耗時長, 檢出率低, 敏感性差;γ-干擾素診斷法成本高, 收集的血樣需短時間內進行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需要貴重的儀器設備, 技術復雜, 對實驗室和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 這些診斷方法在牛結核病普查中難以應用。 預防 預防本病需嚴格執行綜合防疫措施,防止疫病傳入。引直種畜應嚴格隔離、檢疫。牛群每年春、秋兩季進行檢疫,陽性者淘汰。病牛所產犢牛,吃完三天初乳后,應找無病的保姆牛喂養或喂消毒奶;于1月齡、6月齡和7.5 月齡三次檢疫,陽性者淘汰,假定健康牛,每隔3個月檢查一次。加強消毒工作,每半年一次。 上一篇如何有效監測非洲豬瘟?下一篇布病檢測卡結果是準確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