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的實驗室診斷與防治措施豬支原體肺炎疾病是生豬養殖中一種常見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通過對患病豬只的癥狀類型的區分,豬支原體肺炎疾病分為急性型感染、慢性型感染和隱性型感染三種類型,均會對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豬支原體肺炎和大部分呼吸道疾病有相似的癥狀表現,若沒有進行準確的疾病診斷很容易導致誤診,進而影響疾病的有效治療。現階段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的實驗室診斷措施主要包括病原學診斷、血清學診斷以及分子生物學診斷措施,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可以通過改善飼養管理工作以及藥物的科學使用等方面進行,下文將對生豬養殖中支原體肺炎疾病的實驗室診斷及防治措施進行介紹,以期為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幫助。 一、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的實驗室診斷措施 1、病原學診斷措施 病原學診斷是生豬養殖中豬支原體肺炎疾病診斷的有效措施,主要是通過在無菌的條件下收集患病豬只肺臟病變部位的組織材料,隨后在A26液體培養基或者固體培養基中培養,肺炎支原體的初次分離通常使用液體培養基,分離后轉移到固體培養基中,肺炎支原體的培養難度較大,通常菌落很小,肺炎支原體菌落通常呈圓形,呈現為半透明的灰白色,邊緣整齊,同時中間出現乳頭狀的突起,菌落的表面出現許多小的菌落顆粒,大小在200μm左右。肺炎支原體菌落在液體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酚紅指示劑看是否出現顏色變化來判斷菌體是否正常生長。通過使用姬姆薩染色可以對菌落進行分離診斷,染色后可以發現呈纖細的車輪狀、戒指狀等多種形態的病原。 2、 血清學診斷措施 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的血清學診斷措施可以對疾病進行準確的診斷,是現階段生豬養殖實際生產中常見的實驗室診斷措施,血清學診斷方法主要分為補體結合試驗、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熒光抗體試驗以及免疫酶結合技術等。其中補體結合試驗在實際養殖生產中與患病豬只的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相結合,可以有效的對疾病進行準確的診斷。補體結合試驗主要包括微管補體結合試驗和微量修正補體結合試驗,檢測診斷的陽性率與患病豬只的肺部病變有良好的相關性,但是依舊會出現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的情況,所以需要與患病豬只的臨床癥狀表現以及病理變化狀況結合來進行疾病的確診。 間接血凝試驗是豬支原體肺炎疾病常見的血清學診斷措施,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但是由于受到病原感染的豬只血清中可能含有特異性的吸附因子,進而導致溶血的情況,影響診斷的準確性。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是通過檢測患病豬只血清中的肺炎支原體抗體,具有可以進行定量分析,敏感性和特異性高的優勢特點,是目前生豬養殖疾病診斷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血清學診斷方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相比補體結合試驗和間接血凝試驗的抗體效價高10~30倍,同時對患病后期的生豬檢測中,抗體效價依舊在很高的水平。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在豬只感染病原后的2周內即可檢測到相應的抗體,通常在3~5周左右可以獲得良好的敏感性,對于接種感染的患病豬只,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在接種后1年還能檢測到抗體。 熒光抗體技術使用于生豬養殖中急性型支原體肺炎疾病感染的診斷,此時患病豬只肺部出現大量的支原體病原,而在急性型支原體肺炎患病豬只癥狀獲得緩解,或者逐漸轉化為慢性型時,由于患病豬只機體中支原體病原數量較少,使用熒光抗體技術容易導致假陰性的情況。 免疫酶檢測技術是用酶聯免疫過氧化物和間接過氧化物酶試驗來對患病豬只肺部組織中肺部支原體進行檢測,避免了前文中熒光抗體試驗檢測中不能有效檢測慢性豬只等缺陷。使用免疫酶檢測技術制作冰凍切片或者患病豬只支氣管涂片時,可以發現支原體病原被染色為紅褐色的不規則顆粒。研究發現,通過使用甲醛固定后,再使用石蠟包埋,利用間接過氧化物酶試驗可以檢測肺炎支原體,使用顯微鏡即可觀察到結構清晰的支原體病原,同時樣品還能長時間保存,用于后續的進一步檢測工作,相比熒光抗體檢測方法更加敏感,所以對于沒有新鮮患病豬只組織樣品時可以采取免疫酶檢測技術進行疾病的診斷。 3、分子生物學診斷措施 現階段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的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主要是通過核酸探針技術和PCR技術進行診斷,其中核酸探針技術可以有效的避免肺炎支原體病原的培養鑒定工作,節約了疾病診斷鑒定的時間。目前主要是通過克隆抗體重組產物作為探針來檢測支原體病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是特異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不足之處,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肺炎支原體病原的rRNA互補的寡聚脫氧核苷酸作為DNA探針,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獲得了顯著的提高。PCR檢測診斷技術具有敏感性和特異性高的優勢特點,但是由于對于試驗條件的要求較為嚴格,同時試驗所需要的經濟成本較高,導致現階段難以大面積應用于生豬實際養殖生產中。 二、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的防治措施 生豬養殖中疾病的預防措施主要可以通過改善生豬的飼養管理措施,貫徹豬場中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同時做好生豬養殖中定期的疾病檢疫和免疫疫苗注射工作等方面進行。首先改善生豬養殖中的飼養管理措施,生豬的飼養環境衛生安全問題是影響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發病率的重要因素,給生豬提供一個良好的飼養環境是避免疾病出現的有效措施。生豬養殖中需要合理控制養殖的密度,避免豬只之間過度擁擠的情況,同時每天定時清理生豬欄舍中的糞便和積水,避免欄舍中出現潮濕的環境,保障生豬養殖欄舍中的清潔干燥,同時避免在生豬養殖欄舍周邊發出噪音,避免出現應激的狀況。做好生豬養殖欄舍中的溫度控制工作,避免由于溫度不適宜導致的生豬機體應激。同時保障生豬養殖中每個飼養階段營養物質的需求量,做好飼料的充分供給。 生豬養殖建議采取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這種飼養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外源病原菌的入侵,進而避免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的出現。若需要引進外來豬只,需要對引進豬只進行嚴格的疾病檢疫工作,對其進行血清學檢查后隔離飼養觀察3個月左右,在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后再進行混群飼養。定期做好生豬養殖群體的疾病檢疫工作,通過根據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的流行特點,對豬場開展疫情監測和檢疫工作,做到對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避免疾病擴散。現階段生豬養殖生產中豬支原體肺炎疾病的疫苗主要分為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國產疫苗主要通過采用胸腔注射的方式,免疫效果良好,但是由于注射方式的影響,很容易導致生豬出現不良反應,在實際養殖生產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結語 生豬養殖中支原體肺炎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通過對患病豬只準確的診斷可以對疾病進行短時間的確診,隨后做好疾病的治療工作,同時做好生豬養殖中疾病的預防工作,避免疾病的出現,促進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