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布魯氏菌病的常見癥狀包括奶牛流產、持續的胎衣和持續的惡露,以及公牛的睪丸炎、附睪炎和化膿性骨關節炎。如果在養牛場發現這種疾病,就有必要及時治療生病的奶牛。如果沒有治療價值,就有必要消除它們。同時,要注意做好現場防控,避免感染其他牛。
1、 牛布魯氏菌病的癥狀
1.臨床癥狀
這種疾病的潛伏期從2周到6個月不等。大多數病例為隱匿性感染。懷孕奶牛感染的明顯癥狀是流產,流產可發生在懷孕的任何階段,通常發生在懷孕后的第6至8個月。流產的胎兒大多是死胎,有時小腿無力,但通常存活時間很短。感染布魯氏菌病的懷孕奶牛在流產前表現出分娩的跡象,陰唇和乳房腫脹,陰道粘膜上有小米粒大小的紅色結節,陰道內有灰白色或灰色粘稠分泌物。“流產后,經常發生胎盤滯留和子宮內膜炎,在1-2周內從外陰排出臟的、紅棕色的、有臭味的分泌物。”。有些病例由于子宮積膿長期不愈合而導致不孕。睪丸炎和附睪炎主要發生在公牛感染后。除了上述明顯癥狀外,有時還會出現輕度乳腺炎,個別病例可能會出現關節滑囊炎。
2.尸檢癥狀
尸檢中常見的病理變化是胎盤增厚,有出血點,黃色膠體浸潤,表面覆蓋纖維蛋白和膿液。流產奶牛的子宮粘膜或絨毛之間有臟的灰色滲出物或膿團。流產胎兒的主要特征是敗血癥,漿膜和粘膜有出血點和斑點,皮下和肌內有出血性漿液浸潤。淋巴結、肝臟和脾臟腫大形成特征性肉芽腫(布魯氏菌病結節)。雄性動物患病時,可發展為生化化膿性壞死性睪丸炎和附睪炎,并伴有炎癥壞死和化膿性病灶。
2、 牛布魯氏菌病的治療
1.在臨床生產中,對牛布魯氏菌病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四環素與體重的比例為50 mg/kg,通常口服給患病的牛,通常每天2-3次;
2.也可以根據受影響的奶牛的體重給它們喂食0.1克/公斤土霉素片,通常每天兩次。
3.此外,受影響的奶牛也可以每天兩次以8000 IU/kg硫酸慶大霉素/體重的比例給藥。根據受影響的牛的體重,口服10-15 mg/kg維生素C,每天兩次。
這些藥物在持續使用時有一定的效果。
4.同時,對作為消毒重點對象的養牛場也要進行定期徹底的消毒。如果農場產生的廢物中含有*,如流產的胎兒、乳制品、糞便和患病奶牛排出的胎兒衣物,通常需要采取無害的處理方法。進出農場的車輛和人員應進行全面消毒處理,否則也可能發生污染。對于養殖場被病牛污染的環境和圈舍,可以使用10%石灰乳、1%氯苯那等消毒效果明顯的藥物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可以大大避免疾病的傳播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