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仇華吉:低毒力非洲豬瘟病毒的危害及其及其防控策略眾所周知,李曼中國養豬大會作為全國乃至全球高水平、高影響力的豬業盛會,為參會代表及參會企業提供了一個探討養豬行業前沿技術和*科技成果的平臺,受到來自中國乃至世界養豬行業同仁的高度關注,為推動我國養豬事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積極作用。會上仇華吉研究員分享了《關于低毒力非洲豬瘟病毒的危害及其防控策略》,我們一起來學習。 一、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①豬周期波動,養殖成本居高不下(飼料、人工、防疫…) ②不同“版本”的非洲豬瘟+新發常發再現疫病 ③樓房養豬、限抗、減豆給養豬提出新要求 ④繁冗復雜的生物安全流程 ⑤各種風險(市場風險、疫情風險、資金風險、環保風險……) ⑥缺少具有自主產權的優良種豬 ⑦缺少具有自主產權的優良種豬 二、非洲豬瘟防控策略 ①疫病防控總體思路 • 講邏輯:飼養管理>生物安全>疫苗接種>疾病治療(養重于防、防重于治) • 分層次:重大疫病>重要疫病>普通疾病 • 抓重點:非洲豬瘟>豬藍耳病>仔豬腹瀉>口蹄疫>偽狂犬病>豬瘟>呼吸道病… ②豬病防控一般原則 • 固本強基:以提高健康度、提升正氣為主(環境控制+營養保障+中藥保。,充分利用和保護生物屏障(如菌酶酸),減少應激,疫苗免疫為輔 • 防患未然:“七度”管理(溫度、濕度、密度、光照度、營養均衡度、空氣清新度、水料清潔度) • 防微杜漸:日常的健康巡欄和及時糾偏(治欲。 • 斷臂求生:病豬及時處置和診斷性治療(滅火) ③生物安全是疫病防控的基礎 • 生物安全:在國家、地區、豬場層面,為了防止病原進入豬場并在場內外擴散而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通過切斷、阻隔、洗消、稀釋等策略,*限度地不讓或少讓病毒接觸豬(幾個病毒粒子就能感染嗎?) • 核心三原則:臟凈分區、單向流動、防止交叉 ④生物安全的新定義 • 把病毒弄得少少的、把豬養得壯壯的 • 凡是讓病原“不好受”“不能得逞”的措施都是生物安全 • 讓病毒進不來或少進來、進來但不能存活、存活但不能進入體內、進入體內但不能致病 • 不只是洗消烘,還有空氣清新、水料清潔、環境舒適、營養均衡、心情愉悅、腸道健康… • 不要花拳繡腿、耍大刀,要直擊要害、痛點 三、非洲豬瘟變異株防控要點 非洲豬瘟病毒變異株具有潛伏期較長(≥30 d),毒力相對較弱(致死率低),臨床癥狀不太典型(但不同毒株均可引起流產),難察覺、難拔牙、難凈化、難溯源,多在應急情況下暴發(分娩、轉群、打針、天氣變化等)。但是科學、精準、高效的生物安全仍然是目前防控非洲豬瘟的基石。 • 應對措施:快速、準確的診斷方法;全群監測(抗原+抗體);有預案、有執行力 • 控制策略:分區清群、加速淘汰;陰性替代、全群凈化 ①ASFV變異株的監測與檢測 特點:早期不表現臨床癥狀 檢測:定期監測+異常豬排查 樣品:鼻拭子/口腔液+血清 需區別基因缺失類型,要注意假陽性和假陰性 針對ASFV變異株的生物安全防控,除了做好日常的人、車、物、豬流等的管控外,需要重點關注:引種隔離和監測,飲水和飼料生物安全,通風安全(空氣過濾),防控預案與應急演練。 ②變異株的防控:引種風險控制 種源準備:從保育階段起,著手后備豬的選育、飼養管理、免疫、保健方案。 引種前的準備:包括設施設備調適、欄舍徹底洗消和檢測、人員配備和培訓。 引進豬的檢測:檢測3次(引種前、后各1周、入群前1周)。 引種后的馴化、分群分區:初產線與經產線要分開。 ③變異株的防控:應急演練 應急演練是定點清除方案能否成功的保證,由豬場技術骨干組成“特別處置小組”。 演練重點:防交叉、防擴散 演練內容:處置方案制定、人員進出場、病死豬處置、污染區及工具的消毒、采樣和檢測…… ④變異株的防控:飼料廠生物安全 主要風險點:高溫制粒、冷卻、成品料下料或運輸風險 生物安全分區:原料區、成品料區、生活區 生物安全SOP:飼料加工、人員管理、物資管理、車輛管理 四、養豬業未來發展方向 ①安全的產業:華系種豬、中國豬肉 ②好吃的豬肉:健康養殖、美味肉品 ③生態的農場:生態養殖圈、健康產業鏈 (種養結合、適度規模、生態養殖、品牌豬肉、循環農業、低碳經濟) ④富美的鄉村:鄉村振興、美麗家園 未來,規模化、自動化、智能化、生態化、福利化、低碳化養殖,是實現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建成養殖強國的必由之路。這也要求著畜牧業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調控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