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結核病現狀及診斷技術研究進展牛結核病對爆發于奶牛、使役牛等牛群中,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在臨床表現上不同生長階段被傳染的病牛呈現病癥也有所差異。近些年,隨著我國畜牧行業的不斷發展,各地區相關部門對牛結核病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畜牧疫病防治技術人員也在積極對此疾病的治療防治工作進行探究,從而為推進我國肉牛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保障。同時,為養殖戶提供科學的防治管理措施,實現降低牛結核病發病概況,確保養殖戶、養殖場經濟收益不受損失。 一、牛結核病現狀 牛結核病,一種常見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被我國列為二類動物疫病,該疫病的暴發及傳染對牛養殖業的發展及民眾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威脅。牛結核病從本質上分析,主要是因感染牛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而已引起傳染性疫病,病毒可通過患病牲畜將疫病病毒傳染給其他健康動物或人的群體中,當前每年因該疫病傳染致死人數并不少,大部分暴發疫病感染的區域多為動物、人等群體較為集中且比較偏遠的落后地區,牛結核病的傳染暴發與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有著直接關系。因此,人口數量、人口流動性的增加都會對牛結核病傳染創造有利條件。 新時期,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畜牧養殖的規模逐漸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員選擇投入到畜牧養殖行業中,以此來達到經濟收益提升的目標,這也間接地為牛結核病的防治工作帶來一定困難。牛結核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檢疫、撲殺等措施,這些措施能夠較好地緩解牛結核病的疫病擴散,但我國仍需要面臨較為嚴峻的疫病防治工作。因此,提升對牛結核病的診斷技術研究、牛養殖中的疫病防治措施等工作已經刻不容緩,各部門需要高度重視相關工作,以此來提升我國牛結核病的防治、治療等水平,全面實現有效抑制牛結核病的發生概率,實現促進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同時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 二、牛結核病診斷技術 1、牛結核病流行病學研究 目前,牛結核病在全球范圍內仍是傳播較為廣泛的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其中患有牛結核病的奶牛會直接出現體重下降、產奶量明顯降低的臨床表現,這會直接對養殖場的經濟收益帶來不利影響。同時,處于不同生長階段的牛,在患上結核病后的臨床表現都有一定差異,這也對牛結核病診斷技術帶來了挑戰。在我國,從1955年*例牛結核病在內蒙古經由北京農業大學確診后,至今我國大部分省市地區都有牛結核病感染的病例存在,其中吉林地區屬于牛結核病高發區域之一。經過我國研究人員的多年研究表明,牛結核病不僅對健康獸類、禽類有一定的傳染風險,還會傳染到人體中,在牛飼養中以奶牛種類最易感染牛結核病。 通常,散養條件下的牛養殖,其發生牛結核病的概率大約為1%~5%左右,而圈養奶牛的群體中,其傳染概率直線上升,其主要原因為圈養牛舍的通風條件、飼養管理、飼料及飲水管理等的科學性不足,進而造成牛結核病病原在密集的牛群中進行傳播,造成疫病大范圍爆發,為養殖場或養殖戶的經濟收益帶來損失。而牛結核病的病菌會存留在奶牛的乳汁中,而健康母牛的奶水也會在擠奶時被空氣中的病原菌所污染,而人們一旦食用了沒有進行殺菌、消毒處理之后的帶有*奶制品,就很容易出現人感染牛肺結核的現象,而由于中國對奶制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漸上升,人感染牛肺結核的比率也在逐步出現增加態勢,但從流行病學的方面來考慮,這兩者之間還是具有比較明顯的關系。 2、牛結核病的傳播途徑 1)空氣傳播 即通過牛呼吸道受到疫病菌群侵害,造成感染牛結核病,這種傳播主要會發生在大規模、集約化的牛養殖場中。其主要原因為牛舍飼養密度過大,空氣流通性差,因而出現空氣傳播的情況,且是發病概率相對散養放牧的養殖形式。 2)經口傳播 由于牛結核分枝桿菌自身的存生命力較強,并不會受到干燥環境或濕冷環境的影響,具備較強的抗逆性。如果病菌生存于水體可以直接生存五個月左右。所以,病原體排泄物中帶有大量結核病病毒,排出體外后會對飼料、飲水等外部因素造成污染,甚至導致健康牛受到結核病病毒的侵蝕。 3)撕咬傳播 當感染體處于發情期后,其為了更好地爭奪伴侶,會同其他健康牛進行撕咬,如果沒有及時對感染體進行隔離,就會導致在撕咬過程中病牛的唾液、鼻液中含有病菌感染健康牛。 4)垂直傳播 如果處于妊娠期的母牛已經感染牛結核病,就會直接通過母體胎盤將攜帶的病菌直接感染犢牛,一旦犢牛感染牛結核病,其死亡率會大幅度提升。 3、易感染動物及感染途徑 經過科研專家的不斷研究,逐漸發現牛結核分枝桿菌除了能對牛進行感染以外,還能夠造成其他靈長類動物、豬、羊等機體染病。已感染的病牛通過產生的飛沫,將病菌分散在空氣中,其他健康動物通過呼吸被污染的空氣,造成病菌感染。通常,牛的主要感染途徑為受污染飼料、飲水、撕咬等[2];而人的主要感染途徑為消化道感染,即通過食用病牛的肉制品,造成感染牛結核病菌。另外,部分養殖場依舊用病母牛的乳汁喂養犢牛,也會造成犢牛感染。 三、流行病學研究 1、養殖場消毒管理 養殖場的消毒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牛結核病發病傳染概率,如果養殖場的消毒管理工作不到位,出入圈舍時未能及時更換衣物或佩戴專用鞋帽;消毒手段單一或消毒不徹底等,都會增加牛結核病的患病概率。此外,養殖場糞污無害化處理不到位,不但會污染土壤同時也會造成糞污中攜帶的病菌在養殖場中傳播、蔓延,嚴重危害養殖場的規;l展。 2、流動和隔離 在規;B殖場運營中,其需要通過引進牛種來豐富養殖場養殖品種,擴大養殖規模,但這種頻繁性的牛運輸,極有可能造成牛在運輸中感染病菌。如果新牛進入養殖場后沒有及時做好隔離、觀察措施,或未經檢疫就直接投入牛群進行混養,就會增加牛結核病傳染、蔓延的概率。 3、飼養員的科學喂養能力 有部分養殖場、養殖戶為了減少成本投入,通常會自己進行牛喂養或者同其他家庭成員一起進行牛養殖,這種情況造成飼養員的年齡普遍偏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及牛科學喂養水平并不高,且對養殖場的管理缺乏一定科學水平,無法認識到牛結核病感染的危害性,進而造成牛結核病在養殖場中爆發。 4、牛結核病檢測 當前,部分養殖場、養殖戶并沒有高度重視對肉牛養殖病害監測,配合動物防疫部門開展牛結核病檢測工作的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在疾病出現高峰期的春、秋季期間,未及時對養殖場中的肉牛開展全面的牛結核病檢測工作[3],從而導致大量患病陽性病牛不能及時被檢出,出現肉牛結核病發生傳播、擴散的現象。另外,也可能由于養殖戶檢驗能力的不同,導致局部檢驗結果存在偏差,出現偽陽性、假陰性的狀況發生。所以,養殖場、養殖戶必須協助政府部門在專用的實驗室內開展全面檢驗工作,以此來提高檢測結論的真實性。 四、診斷檢測技術 目前,我國針對牛結核病檢測的方式主要有*學檢測方法、免疫學檢測方法、分子生物學方法等多種,具體如下: 1、*學檢測方法 主要包括抹片抗酸染色技術、微生物離心培養技術二類,其中抹片抗酸染色技術具備檢驗速度快、操作方法簡便的優點,而且幾乎沒有被環境因素干擾,但也具有檢驗精度差、容易產生偽陽性表達等不足。另外,*學測試技術的測試時間長相對較長,一般需要八周左右,這就增加了檢測試驗對象的污染危險。 2、免疫學檢測方法 該方法屬于當前比較常見的一種檢測方式,其具備操作簡單、檢測時間短、靈敏度高、可直接判斷等特點,非常適合在野外或大規模養殖場的全面檢測工作中。 3、分子生物學方法 主要包括核酸探針、PCR和DNA圖譜等技術。該技術是當前實驗室研究牛結核病常用技術之一,具有敏感性高、特異性好的特性。由于分子生物學檢測需要配備特殊且價格較高的儀器設備,才能夠完成皮內變態反應、ELISA試驗,這對實驗室的條件及實驗人員的操作水平都要求較高,因此該技術目前只能夠運用在實驗室研究,還不能在更為廣泛的基層推廣應用。 五、結語 牛結核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疫病,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范圍都比較廣泛,如果檢測、防控工作不及時就會出現人畜共患的情況,對人們的身體健康、肉牛養殖行業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所以,養殖場、養殖戶必須高度重視該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強牛舍、飼料、飲水等環節的消毒管理工作,出入牛舍要嚴格進行防護消毒工作,嚴格規定肉牛飼養的免疫、驅蟲等操作,主動協調有關機構、單位做好春、秋二季的牛結核病檢測工作,如果發現有牛結核病陽性病例必須在*時間進行報告,及時對其進行撲殺等無害化處理。同時,對出現的可疑陽性病例、檢測陰性病例的疑似患病牛等進行隔離、監管措施,主動協調有關單位進行牛結核病防控工作,以此有效維護我國牛畜牧業的安全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