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常見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方法新生小牛*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它主要發(fā)生在2-7日齡的小牛身上。臨床特征包括真正胃腸的消化、蠕動、分泌、吸收和排泄功能紊亂。這種病起病急,病程短。如果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非常高。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該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以下是介紹: 1.小牛*的原因 1.1妊娠期間,尤其是妊娠后期,對奶牛的大量喂養(yǎng)和管理,導致飼料中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不足,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和母乳質量。 1.2哺乳期母牛犢和小牛的喂養(yǎng)和管理不當,導致小牛受到影響,人工泌乳無法定時、定量或預熱。 1.3中毒性*通常由單純的*轉變而來。 2.小牛消化系統(tǒng)紊亂的癥狀 2.1單純性*:體溫正常或稍低,輕度腹瀉,糞便稀釋。隨著時間的推移,糞便變成灰黃色或灰綠色,夾雜著氣泡和黃白色的凝乳,帶有酸味。腸子之間的聲音是明亮的,伴隨著腹脹和疼痛。心音亢進,心跳和呼吸加快。腹瀉持續(xù),伴有嚴重脫水、皮膚彈性降低和無光澤。眼睛塌陷,站立不穩(wěn),全身顫抖。 2.2中毒性*:病羊精神極度低落,眼睛無光,食欲不振,虛弱無力,不能平躺在地上,頭頸向后傾斜。體溫升高,全身顫抖或痙攣。嚴重腹瀉,糞便中混有粘液和血液,有臭味,肛門松弛,大便失禁。眼球塌陷,皮膚缺乏彈性。心音減弱,節(jié)奏不規(guī)則,脈搏微弱,呼吸淺。在疾病的后期,體溫會下降。四肢和耳朵保持冰冷,直到失去知覺并死亡。 3.防治方法 預防措施: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衛(wèi)生條件,使用藥物維持心臟和血管功能,抑制*和炎癥,預防酸中毒,抑制胃腸道發(fā)酵和腐敗,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喂養(yǎng)青干草和胡蘿卜。 處理方法: 1.控制母乳喂養(yǎng):首先,將患病羔羊放置在干凈溫暖的產仔棚中,加強護理,并根據(jù)患病羔羊的體力或胃含量進行饑餓治療,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和刺激。患病的羊羔被禁止哺乳8-12小時。 2.酸奶療法:為了加速腸道有益微生物群的恢復,市售酸奶可以每公斤體重口服5-10毫升,每天一次。在沒有酸奶的情況下,可以口服1-2片乳酸菌片,每天兩次。 3.口服助消化劑:對于乳汁攝入量減少、糞便略稀的病羊羔,可以使用助消化劑。20克胃蛋白酶、10毫升稀鹽酸、25毫升龍膽酊、10毫升馬錢子酊和500毫升多維生素B50片加溫開水。口服劑量為每次5~6毫升,每天2~3次。 4.口服補液鹽:對于有脫水癥狀的病羊羔,可以使用口服補液鹽。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溫水1000毫升。口服劑量可根據(jù)患病羔羊的身體狀況和脫水程度進行適度控制。一般情況下,對于身體狀況良好、輕度脫水的病羊羔,每公斤體重應口服20-50毫升;身體狀況不佳、中度脫水的患病羔羊每公斤體重口服60-90毫升;體質虛弱、嚴重脫水的病羊羔每公斤體重口服100-120毫升。那些可以自己喝酒的人,讓他們無限量地喝酒,直到他們喝夠為止;那些不能自己喝水的人可以通過胃導管每天給藥4-5次。 5、輸液治療:對嚴重脫水、明顯酸中毒的羔羊,應及時進行靜脈補液,以達到排毒強心的目的。液體應該是葡萄糖生理鹽水,再水合的量應該估計為每公斤體重90-120毫升。對有明顯酸中毒癥狀的病羔羊,按每公斤小牛體重3~5ml預算使用5%碳酸氫鈉溶液,可直接緩慢靜脈注射,不稀釋。當患病羔羊出現(xiàn)輕癱、智力遲鈍、心律失常、心音低、腹脹、腸鳴弱或腸麻痹等低鉀血癥癥狀時,給輸液后排尿的患病羔羊口服1~3ml 10%氯化鉀溶液。當患病羔羊的心臟力量較弱時,可以在液體中加入1-2毫升10%苯甲酸鈉進行靜脈注射,以增強心臟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