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產犢后,三天站不起來,頭歪向一側不吃料,不倒嚼,沒有精神,怎么治療呢?根據以上癥狀,初步推測母牛是患上了產后癱瘓,又稱生產癱瘓或乳熱癥。
一、病因分析
(一)母牛產后癱瘓主要是由于母牛在產后血鈣以及血糖的急劇降低導致的。
1、母牛分娩期乳腺組織的泌乳量急劇上升,鈣質會隨著乳汁的排出而流失。因此,母牛體內鈣質水平較低。
2、又由于分娩前后鈣量較少,母牛機體無法較好的利用骨鈣,這也是母牛產后血鈣降低的原因。
3、因為鈣磷比例失衡,維生素D合成不足,也會讓母牛吸收鈣質的能力下降,導致骨鈣的使用和釋放出現障礙。
(二)臨床研究還發現母牛產后癱瘓是因為腦部貧血、缺氧引起的,低血鈣屬于并發癥。
因為分娩母牛腹壓發生很大的變化,其腹腔器官會因為充血導致血液進入乳腺,而腦部血液供給不足是導致其發病的一個誘因,分娩后臟器內的血液增加是引起母牛發病的另一個誘因。
此外,母牛缺乏微量元素、維生素,以及運動不足等,都會引發產后癱瘓。
二、發病癥狀
奶牛發病的時間通常是生產后的第3天。患病早期,母牛食欲不振,精神沉郁,鼻鏡干裂,反芻和胃部蠕動減弱或消失,排便次數和排便量減少,常常會見到糞尿滯留現象,反射能力差,懶惰不愿動,四肢交替站立,脈搏急速。發病后期母牛無法站立,牛頭頸呈異常彎曲或頭頸彎向一側,背中線成S型彎曲,眼部反射弱,瞳孔散大,結膜充血,心音減弱,體溫下降,肛門松弛,胃腸道麻痹,呼吸微弱,死亡前多昏迷不醒。
三、發病規律
母牛產后癱瘓,發病以第3~6胎次的膘情較好的高產母牛最多,大多母牛癱瘓發生在產后72小時內。母牛產奶量越高,發病越多,發病率一般在5%~8%,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以晚冬早春時節常見,呈散發。所以在養殖過程中,做好預防是關鍵。在母牛妊娠前后,要注意母牛的飼養管理,控制好飼料比例,適當運動。
四、治療方法
患病牛確診后,應及時給病牛補鈣補糖,增加血鈣濃度,提高體力,消除病癥。可選用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等進行治療。
五、預防措施
孕期的母牛可以加強營養,后期加強運動;分娩前一星期要給予母牛精料和多汁飼料,適量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保持營養均衡,并保持適量的運動和曬太陽。
妊娠母牛產犢前,飼養員要隨時看護,可每天讓其飲用紅糖水來防止產后癱瘓。母牛產犢后立即飲用溫淡鹽水,母牛產犢后三天內不能把初乳擠完,控制犢牛吃奶和人工擠奶量,保持母體血鈣含量在正常水平。
母牛產后要給予充足飼料,保證奶牛的鈣代謝平衡。還要保持牛體和產房的清潔衛生,保持牛舍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