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到來豬場容易出現的四個問題,秋季養豬常見四種豬病的診斷和防治方法!一、秋季養豬存在的安全隱患 1、氣候。入秋后,惡劣高溫天氣依然持續存在,晚上氣溫驟降,對生豬造成應激。 2、疾病遺留。對于夏季發過高熱病的豬場,豬只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害,豬群*下降,部分豬仍然處于病毒排毒期,健康狀況一時難以恢復。 3、消毒保健。消毒工作不到位不能有效殺滅病原微生物。保健措施不得當,豬只沒有足夠的抗病能力。 4、豬只飲水衛生。對豬只生理需水量不了解,飲水設備不清潔,污染致病菌,導致疾病的飲水傳播。 5、飼料品質及豬群營養。忽略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影響,使用看不見嗅不到的霉變原料。豬群階段與營養供給不匹配。自配料配方未根據季節變化作相應調整。 秋季易發生的主要豬病:秋季,豬群受季風影響,飼喂管理不當、養殖環境變幻等因素的作用,往往會導致豬體處于高應激狀態,從而誘發疾病。秋季豬群病史較重雜,普遍表現為混合多元感染,即一種原發病而繼發其他病癥,不同病原相互誘發,而導致相互影響作用。 豬瘟、藍耳病、偽狂犬病、口碲疫、輪狀病毒、副豬嗜血、傳染性胃腸炎、仔豬紅痢、黃白痢、流行性腹瀉、附紅細胞體、弓形體、衣原體與支原體、急性風濕病等。寄生蟲病主要是疥螨類、線蟲類、吸蟲類。 二、四種常見豬病的判斷方法 ★★耳朵向下發紫,(藍耳病) ★★耳朵變厚,手壓褪色,(副豬嗜血桿菌) ★★耳朵邊緣向里發紫(附紅細胞體) ★★耳根向上發紫(豬瘟) 天氣逐漸轉涼,相比較夏季直射日光的天然消毒殺菌而言,秋季病原微生物更加猖狂。加之晝夜溫差比較大,潮濕對生豬造成應激,導致秋季養豬疾病隱患很大,建議廣大養殖戶加強豬場管理,切實做好生豬疾病防控,平穩渡過養豬人的“多事之秋”。 首先*重要的是做好豬場消毒工作,出入豬場要全身消毒,*好換衣進廠。“預防大于一切”是咱豬場經常說的一句話。接下來給大家分別講解一下上面這四種“豬病”如果出現了,可以怎么及時應對。 1:藍耳病癥狀有;懷孕母豬高熱、厭食、咳嗽、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早產、后期流產、死胎、胎兒木乃伊化、弱仔、預產期延后。流產后精神狀況出現好轉,但是無力,有時皮膚發紺,耳朵發藍。仔豬發病,出現呼吸困難,運動失調,肌肉震顫,輕微眼瞼水腫,漸進性消瘦。 豬藍耳病發病時的狀態還是比較明顯的,首先就是食欲減低,豬對于進食的積極度大大的降低,會越來越喜歡躺著。 隨后豬體的溫度會開始變化,初期會經常出現豬的體溫上升的情況,隨著病癥加重豬體溫度會慢慢的保持一個相對較高的程度,嚴重的時候可達到40℃以上。 在病癥后期豬頭部會出現一些浮腫的情況,整個豬頭看起來像變大了一圈,*后會出現豬身藍紫色,并且顏色面積持續擴大。藍紫色在豬身體出現的時候基本可以確定為豬藍耳病,這個大家一定要清楚。 發病時間比較集中,過了這個時間段幾率會低很多。母豬多集中在懷孕后三個月左右,這時候是母豬體內的豬胎發育期,母體的抵抗力達到了一個極其低下的地步,極容易出現豬藍耳病。 仔豬的話發病時間多集中在出生后的1-2個月左右,這時候仔豬的自身免疫系統正好處于完善期,養殖時沒注意就很容易導致感染。公豬的發病幾率相對較小,時間多集中在育肥后期,*近有數據表明在公豬150-200斤的時候發病幾率相對較高。 2:豬瘟癥狀有:病豬體溫升高至40.5℃到42.5℃,稽留不退“溫和型豬瘟體溫則表現時高時低,多在40.5℃到41℃之間”精神萎靡,寒顫、弓背、少食、不食、行走緩慢、搖擺不定、眼結膜發炎、有多量的粘性或膿性分泌物。*和腹瀉交替發生,腹部,四肢,下頜有點狀或斑狀出血。 豬瘟發病*急的就是,沒有發病癥狀,直接死亡,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解剖后,發現腎臟、淋巴結、粘膜等有少數出血斑。 發病稍慢的豬會出現體溫41~42度,皮膚有出血點,不吃食,*和拉稀交替出現,*的糞便上有粘液或血液,出現這樣癥狀的,就可以確診是豬瘟了。 3:附紅細胞體病癥狀有:一般不食三天后體溫升至41℃到42℃。持續不退呈稽留熱,輕度喘氣,耳部變為紫紅色,病后期全身為紫紅色或紅色而成為紅皮豬,病豬高度貧血,表現為皮膚黏膜蒼白或全身黃疸。 耳內、背部、腹下、腋下、鼻及眼周圍,肛門青紫。排血尿,毛孔出血,懷孕母豬發生流產,死胎,同圈中個體大的豬先發病,而個體小的豬后發病。 4:副豬癥狀有:多發病于3到10周齡仔豬,急性癥狀被毛粗亂,重度發熱,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運動,呼吸困難,身體蜷縮,腹部疼痛,跛行,關節腫脹。急性期發病14天后癥狀減輕,此后主要表現關節腫大,跛行,可持續兩個月以上。 三、四種常見豬病的防治方案 1、健全豬場生物安全措施。做好引種檢疫工作,確保引進種源的健康安全;早期引進豬只,注意隔離飼喂,經檢疫合格后,方可混入大群飼喂;做好豬場隔離工作,禁止生豬收購車輛、外來人員等,隨意進出豬場。場地內禁養其他家禽,避免病患的交織感染。 2、做好消毒管理工作,清理豬舍內糞污,用消毒藥劑輪換交替消毒。過道及消毒隔離隔離帶,做到定期消毒。 3、做好疫苗合理免疫工作。接種對型的疫苗防控疾病。在疫苗注射期間,適量用抗應激類藥物,譬如飲水中添加科力舒,用于防止接種應激效果要好些。 4、加強飼喂管理,圈舍內有適宜的溫濕度,同時,處理好與通風的關系。補充清潔飲水。合理配比全價日糧,能根據生豬生長不同時期,選擇合適的飼喂飼料,滿意其生長發育營養需求。注意生豬養殖密度的控制,尤其在秋季,合理的養殖密度,對于防呼吸道類疾病的效果要好許多。 |